分享
最新中国十大考研机构实力排名
考研一族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考,此刻可以稍微松口气。要问为什么要考研,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理由。然而,不少人选择考研,还是因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,考研可以为今后就业增加一些筹码。也有人干脆把考研当作“避风港”,先读研避两年风再说。教育专家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坦言,这样的心态不理性,不值得提倡。
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于1月4日至6日举行。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2万,比年减少4万人;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68万人,比年增加9万人。虽然此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降幅只有2.3%,但多年来,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不断增加,除年因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报名人数下降外,考研人数连年递增10多万人。今年是自年以来考研人数首次下降。
这是否意味着研究生报考已经降温?熊丙奇表示,还需进一步观察。因研究生就业形势不佳而逼出的“理性”,并不值得教育部门高兴,这反映研究生培养数量和质量出现问题。而专业硕士报考增多,并不能表明专业硕士吸引力增强,这是*持续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的结果。事实上,专业硕士增加、学术硕士减少,也是研究生报考人数减少的一方面原因。
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招生报名查询系统数据显示,考生对名校的关注热度一直未减,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重点院校一直是考生关注热点。有专家指出,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,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就业情况差别相当大。一些重点高校,尤其是“985”、“211”高校的研究生,其培养质量相对较高,就业前景好,成为受青睐的主要原因。
熊丙奇认为,在当前,我国大学毕业生还没有充分的选择权,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,加上整个社会还存在学历情结,在考研中,还有着诸多不理性的成分。比如,因本科就业难而考研,把考研作为就业“避风港”,延缓两到三年就业;为提升自己的学历身份而考研,有考生还片面认为,有一张研究生文凭,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。这些不理性的因素不消除,考研就很难降温,也难真正回归理性。而对学生来说,因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、混一张研究生文凭而选择考研,这样的考研,难言对考生有价值。
熊丙奇说,本来,随着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,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应该有所好转可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研究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。这表明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还没取得应有的成效,学术型硕士教育没有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。而专业硕士培养,也对学生的职业化训练有所欠缺,这种情况持续下去,研究生教育的前景堪忧。(杜丽华)
考研报考人数激增导致复试线门槛增高,对考研学子而言是巨大挑战,竞争达到了白热化。
近两年就业市场出现**非常惨烈的竞争情况,约41%的考研落榜生找不到心怡工作,已投入到二战考研
相关部门表示研究生将扩招18.9万人,但是,每一个导师所能带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,学校实验设备和宿舍也是有限的,这将导致今年将不再扩招,报录比不乐观。
今年考研预计录取率低至15%,常规课程已难形成竞争优势,只有掌握考研致胜核心原理的课程及辅导体系,才能助力学员上岸。
海文考研学习指南,让你不再盲目备战
通过所学知识,进行充足的解题训练,完成各阶段解题特训。
优化专业学术资料,完成公开所学专业学术论文的发表。
完成复试专业课笔试,专业课知识面试等复试辅导项目。
根据阶段成绩,动态调整学习路径,时时保持学习状态。
根据学员测试学情强化薄弱点学习,突破低掌握度考点。
制定高精度学习计划,针对学员情况提升考研学习效率。
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
www.aixuew.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21264号
该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